网站首页 > 家电百科> 文章内容

是可靠可信的学术资源吗

※发布时间:2018-2-1 12:04: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今天的人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的基础知识、生活常识,或者想要了解一般的学术问题,最通行的做法无外乎上Google或者直接查询了。

  众所周知,是免费的网上百科全书。其不同于我们通常所了解的百科全书的地方在于,百科全书都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撰写,并由专门的编务人员进行编辑处理,最终定稿出版,其学术性、权威性得到广泛的承认与认可。而作为新兴的、公开的网上资源,则允许任何人进行条目创建、文章编写。编写者大都是对相关问题感兴趣者,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专家学者。但由于其可以随时被人登陆进行改写,因此,的词条、文章,从理论上说处于不断地变动、修改、被修改、再修改之中。因此,其准确性就大打折扣,人们自然也会怀疑其学术性与权威性。

  于2001年1月15日由威尔斯和桑格尔发布上线。桑格尔命名了“”。最初只有英文版,很快就有了其他语种的版本,而且内容和编写体例都有所不同。现有各种语种的版超过290种。据称,到目前为止,英语版的已经上传的条目文章超过550万篇,是所有语种中文章最多的。如果将所有版本的的文章加起来,已经超过了4000万篇。

  在当今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彰显出了它巨大的威力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据统计,每月上线登陆的人数大约在5亿人次。现在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网络工具书,也名列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网站之列。《时代》周刊赞扬说,由于其的编写政策,允许所有人来此创立词条和编写文章,使得成为了世界上最大,也可能是最好的百科全书。

  然而,自从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界近乎一致的,这一的后果很严重,几乎一致认为不能引用,即不能用于学术研究或者学术写作。若详细叙述,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首先,准确性较差。鉴于人人可以撰写、编辑相关信息,而且这种行为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因此,其信息的准确性就无法得到保障。尽管人人可以撰写、编辑也可以随时更改错误,但有些错误确实也曾长时间,不仅是数月甚至是多年都保留在那里。对于那些较为抽象的主题,看的人较少,编辑的人也较少的条目与文章来说,出现这种错误的几率更大一些。

  其次,信誉度较低。据2009年的调查,超过87%的编者都为男性,且年龄不足27岁,大部分人员来自欧洲与。由于缺乏多样性,其所撰写的相关内容不仅无法全面反映人类知识的多样性,也会相应缺乏多元化的观点,甚至会带有不同程度的种族、文化、性别等方面的。而有些人为了推行个人观点,会不断登陆去删除他人的文章,然后不停地改写或者强制加入自己的文章。除此之外,还有故意撰写虚假信息、和伪造事实的人,也会造成一些虚假信息在上出现,还会在网上流传。

  再次,权威性不够。在上参与编写的人们,很少有人使用真名实姓,也几乎不提供自己的任何信息。而我们知道,通常的大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大都是建立在撰写者为相关领域知名学者的基础之上。另外,对于学术研究和学术论著而言,作者是谁和写作的目的,也都是很重要的学术信息。由于对信息人员一无所知,这就无形中降低了人们对的信任度,其权威性自然也无法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上述对的理由中,人们大体上也不反对这样三种观点:第一,可以算是一种三次文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手资料,它是对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一种整合与说明;第二,只要有网络,就是最为便利的信息来源,这些信息关乎一切,几乎无所不包;第三,通过这种快速查询“现成的资料”,人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概念或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上述三点可以说明三个问题:首先,人们事实上承认了的文献意义,事实上,所有百科全书都应该说是一种三次文献;其次,便捷可查,信息关乎一切,说明了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再次,无论是对人物还是事件抑或历史知识与科学发明,如果人们能够得到一个基本的概念或者认识,那就说明了它的最起码的事实与准确性。

  首先,无论是还是《大英百科全书》或者《大美百科全书》,都只是人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的最基本的工具书。在学术研究上,我们不能依靠任何百科全书,任何百科全书都只是研究的开始,而不是研究的终点。就此而言,能够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哪怕是三次文献),那也是引导人们进入学术研究的最初径。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已经功不可没。

  其次,不能对求全责备。任何一种或者一部百科全书,都不能成为人们完全依赖的对象。任何百科全书(包括纸质版的大百科全书或者网络版的大百科全书)都会出错。人们在使用百科全书材料时,最学术也是更为保险的方式,也是需要通过其他第二甚至第三种方式进行验证的。因此,作为学者,要时刻不忘使用自己的判断力。

  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历经17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早年人人可以随意编写的时代。现在,已经提高了人们撰写词条与文章的门槛。更主要的是,为了其准确性与权威性,采取了更多的措施。

  第一,在不断进行调整,其重要词条和重要话题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其中的做法之一,就是对于特定的词条交由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审查,之后就将该词条冻结,他人无法再进行随意修改,以此研究者在引用时词条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的写作队伍之中,这也了词条文章的权威性。

  第二,据介绍,截止到2017年3月,已经拥有近4万篇高质量的文章。它们分别被命名为深度文章和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所讨论的大都是重要的论题。

  所谓优秀文章,是指总体上符合编辑的核心标准,但尚未达到深度文章的质量高度。其优秀的标准大体是指文章写得好,包含了准确的事实数据,相关信息经过了确认,所论问题范围较广,观点中立,论点站得住脚,也有相应的说明,如果可能,还会附带有合适的版权说明等。从目前看,这类文章在的整个文章总数中的比例为200:1,大约有2.7万篇文章入选。

  所谓深度文章,是指上最好的文章,是由的编辑所挑选出来的示范性文章。这些文章经过评审,事实准确、观点中立、论述全面,符合学术规范上的深度文章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能够入选深度文章者,仅占全部文章总数的千分之一,大约5000余篇文章。

  2017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刊登文章,探讨“是值得信赖的学术资源吗?”这一问题。所询问的对象是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他们的回答是:科学家认为值得信赖。我想,这个肯定的回答代表着MIT等高校对于认识的一种转向。

  文章说,研究发现,只需一些数字化的标准,和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公开的资源就可以用于学术。MIT管理学院的助理教授汤普森说,他们的调查显示,科学家都在使用,这对他们研究自己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是有影响的。在学生方面,该项研究注意到,学生更倾向于从网络上去寻找研究资料,而及其所负载的数百万篇文章是他们首选的。但正因为如此,在过去,使用往往被污名化了。在该项研究看来,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被当作是的学术资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