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百科> 文章内容

南宁市西乡塘区创新社校联盟推动城市党建共治共享

※发布时间:2019-7-11 7:05: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自治区党委鹿心社强调,要着力各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事业大发展。南宁市西乡塘区针对城总裁做完留在她身体里市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彼此关系互不隶属、共驻共建意识薄弱,工作难沟通、资源难共享、组织难互动等问题,着力打造社校联盟城市党建品牌,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推动社校互联共融,让这个集聚全区80%以上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的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针对街道社区与高校院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障碍,西乡塘区树立城市大党建,积极推动组织联建,逐步完善社校联盟联动体系——在城区,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区校合作联席会,统筹推进社校党组织共建共融。在街道,组建8个街道“大工委”,与广西大学等25个院校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形成稳固的社校联建机制。在社区,成立31个社校联盟“大党委”,由社区党组织兼任“大党委”,吸收街道党工委班子、院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委员,每月指定1个轮值单位牵头组织开展活动,每季度召开1次社校联盟联席会,对辖区居民和高校师生关注的重点问题共商共治。同时,在高校院所集聚的31个街道社区,划分112个党建网格,将4800多名社区和高校划进网格,创建“零距离”工作法、大学生“帮帮团”等社校共治平台,让高校师生主动走出“大院”“围墙”,共担基层治理责任。比如,在服务自治区成立60周年、环广西自行车赛等重大活动中,开展“我是我带头”活动,1万多名师生积极响应参与服务,真正做到了“一呼百应”。

  针对街道社区与高校院所资源互通共享难题,西乡塘区推行“契约化”共建,引导街道社区与辖区高校院所签订服务阵地共享协议,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和院校单位的会议室、图书馆、运动馆等设施场所,采取免费使用、预约使用、付费使用等方式,面向辖区居民、高校师生共享,发挥服务阵地最大效应。目前,西乡塘区已有25个街道社区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19家高校院所签订了阵地共享协议,实现了“你能来,我能去”。同时,城区积极挖掘人才“富矿”,实施区校人才挂职计划,从2017年起,连续3年面向辖区高校院所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到城区全脱产挂任副科级领导岗位;引进优秀在校研究生到街道挂任团工委副;引进优秀在校大学生到社区挂任(主任)助理。三年来,城区共引进98名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到城区挂职,其中博士4人,硕士3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0人。围绕城区产业转型升级,采取搭桥、企业主导、高校承接的模式,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农科院等创建科企联合工作站32家,自治区级技术研发中心8家。

  针对街道社区与高校院所共驻共建意识不强、互联互动不紧密的现实问题,西乡塘区积极发挥社校联盟的纽带作用,引导社校共建活力家园。例如,创建社校联盟库,组织社区讲习员、模范、先进人物到高校宣讲,邀请高校教师、大学生到社区举办国学文化、健康养生。联合组建声乐、舞蹈、书画、气排球等285支文体团队,举办周末歌台、气排球联赛等文体活动,推动先进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每年“三月三”、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由社校联盟“大党委”牵头,联合举办邻里节、文化艺术节、邻里运动会,通过百家宴、趣味游园、球类比赛等社校联谊活动,有效增进邻里感情。

  针对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短板,西乡塘区积极推动社校服务载体融合。探索组团服务,整合辖区单位、高校、两新组织等各方力量,组建爱心家教、法律援助、家电维修等286支服务团队,每周到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关爱空巢老人”等公益服务;城区人社局、团委联合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社区设立31个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站,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优化专业服务,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梦圆”“惠众”等6家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高校师生提供居家养老、心理健康等专业服务;实施大学生“微公益”行动,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引进大学生团队开展青春护航、留守儿童七彩假期等专业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2018年,南宁师范大学家教团队与万力社区合作的“爱心家教”微公益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组织高校院所在职进社区开展“微心愿认领”“公益服务一小时”等志愿服务,定期将进社区服务情况向所在院校党组织反馈,作为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组织在职认领兑现“微心愿”500多个,办成好事实事340多件。(李明智)

  财成国际

关键词:家电维修社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