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店里生意冷淡。刚好碰到有个同行,来我店里玩,我们以前在一起吃过一顿饭。平时我们并没有打交道,因为他和我在不同的乡镇,相距有五十多里,不存在“冤家对头”之说。但是说到我们维修人的状况,感同深受。于是送走朋友后撰下此文,希望有更多的人发表观点,来述说家电维修人员的现状,以及探讨家维人的该怎么走,明天的出究竟在哪里?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祖师爷修一台收音机,收费5元;修一台电风扇,收费15元。可当时我讲,一斤白菜2分,一个鸡蛋5分,一斤猪肉价格在7毛左右,在单位上班的工人工资也只有30-50元,农村那个时候刚分田到户,收入少的可怜,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那时,懂电器会修的人凤毛麟角,是一般中仰不可及的人才。家电维修人可谓高高在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白电视才刚刚流行和普及,收录机已渐进入普通老百姓家中,有钱的人先过上了小康生活,买上了彩电。按当时我师傅讲,修一台黑白电视机,一般20-30元,收录机在20元左右,彩电在150元左右。当时一斤猪肉在1-3元,正一天的工资可拿到5块钱。修一台彩电相当于中等收入者一个人的工资。家电维业,可以说是一个香喷喷的行业,是很多目中的职业首选。
而到了今天,风扇几十元,组装彩电几百块钱,液晶彩电业只在2000元左右。一斤猪肉12元,最高涨到了19元,一个鸡蛋5角,最高涨到了1元,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一天的工资在80-120元,大工在120-200元,行政事业的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而修家电的呢?一台风扇只在5-10元,21寸以下的彩电只收60元以下。一天修两个电视,也只有工地上小工一天的的收入。但工地上小工的收入是净的,维修人员要出房租、水电、税务等费用,在保修期内电器损坏还得自己承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个家庭将一年中的收入余下,也只可买一台电风扇;中等以上的家庭,也要用工作几年的余款才能买一台彩电。而到了今天,就是一般人一天的工资也可以买两三台电风扇,收入高的可买几十台电风扇。是的,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体嘛!整天科技的提高,生产技术的进步,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使工业成本一再降低,才有大量科技产品进入老百姓的家中,这可谓。但是,因员工的待遇,产品出厂成本更加低廉,表面看起来老百姓得了实惠,但实际上是拿中国人的钱,换得“中国制造”的品牌。低廉的产品大量涌入市场,使产品价格和实际总成本不符,必然造成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价格低廉正是。
陷入困境的维业,处在风雨飘摇中。现在,绝大多数的家维人员,不仅感到此行艰辛,也视乎到了难以的地步。是的,一个好的家电维修人,没有文化功底不行,光有文化,没几年的学徒和实践经验,也难以胜任;电子技术在飞速发展,电器日新月异,为了和时代同步,不落伍,维修人员不得不买书和上网充电,俗话说:一天不练丢一半,两天不练站着看,三天不练们门外汉——这是形容足球运动员的,对于我们家维人来说,三年不学,就要退出此行业。现在的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将技术资料和图纸进行保密,这使维修人员雪上加霜。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和资本,可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为了营生,同行们只好拼命的压低维修价格,你低我比你更低,如此恶性竞争,更使维业如履薄冰。这样的同行行为有些可恶,但是他们也很无奈啊!
家电产品价格低廉,而维修价格最高不超过10%;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好的技术一天也修不了十台机;就是修了十台机,净收入又会怎样呢?何况电器都是耐用品,按上述比例,收费低,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一台机一年修几次,大多数人都会将它抛弃再买新机。其它行业价格在飞涨,而家电维修价格却越来越低廉,这才是家电维修风雨的根源!
希望风雨中的维修同行们,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但愿每个维修人员,会有一个好的选择。几年或十几年过后,但愿能看到各位在维业继续经营和发展,相信那个时候,你一定是有钱有才,德财兼备的师傅和老板。
本文来源于i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