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百科> 文章内容

85后家电维修工难觅 维业技术传承后继乏人

※发布时间:2018-4-7 4:59:5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家用电器坏了,当然要找维修人员上门,可他们能吗?说起修家电这回事,很多人都提起这块难解的“心病”。

  家电维业还有会给家电“看病”、让人放心的师傅吗?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有关人士透露,这样的师傅在业内已属“宝贝”级,只剩10%不到,且维业技术传承后继乏人,“80后”已非常少见,“85后”几乎绝迹,全市家电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率更是低于20%。业内人士表示,家电维修人员储备匮乏的背后,反映出家电维业中的深层次矛盾。

  “目前,上海家电维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在担当主力,80后的人非常少,85后的年轻人在行业内几乎绝迹。”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执行秘书长黄建平说。

  灵石上一家家电维修公司经理郁琴告诉记者,她公司里有12名维修人员。一个51岁老师傅,也是唯一的上海籍技师;3个“80后”,其余都是35-40岁的。她也尝试过去上海一些电子方面的职业学校招毕业生来实习,但最后没有一个留下来的。

  “上海小孩吃不了苦。”她说,做品牌家电维修,服务规范严格,动不动就要扣钱,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而且品牌公司对用户满意度有考核,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如果用户不满意,不仅要面对用户的抱怨甚至,回来要被公司,最后还要受到品牌公司的处罚,“80后”的上海小孩大都是独生子,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最后,她去河南一家职校招了一批学生,招了7个人,几年后还剩3个。这已经算不错的了,她说,当时一起被招来上海、进入其他几家家电维修公司工作的学生,现在已经全部跑光了。

  招人难,是家电维修企业最头痛的事,因为一线维修人员收入低、工作苦,没人愿意来。黄建平说,维修人员的工资构成通常是基本工资,也就是上海最低工资,加上维修费用提成。

  但维修收费的标准执行的还是2002年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和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3家共同制订的。

  “当年上海最低工资保障是535元,现在已经达到1280元,最低工资翻了一番,收费标准却没动过。”黄建平说,保修期内维修费用基本是归工人所有,修一台机器能拿25元、30元;保修期外的上门费和检修费工人和企业四六开,换零件的材料费工人不提成,这样的大热天,工人跑一趟修台机器,最多拿个几十元钱。

  黄建平透露,今年年初,3家协会曾经向有关部门咨询过将上门服务费由20元提高到40元,但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

  正规维修企业维修人员收入低,与家电维修服务行业在整个家电消费链条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黄建平介绍,在生产、销售和服务整个家电消费链条中,服务行业处于最弱势。这种弱势地位,造成生产厂商和服务商之间的微妙关系。因为社会上的中小服务商较多,生产厂商只能选择其中三五家作为指定服务商,大家争相成为它的服务商,厂商就会压低费用,以至于压到谁都没办法做的地步。如厂商给出的一台彩电的维修结算价是25元,而服务商派一名维修工上门一次的成本,每台次没有50元根本做不下来。长此以往,导致很多正规企业做不下去。

  郁琴告诉记者,她做家电维了十几年,和她一起做家电的几家企业,都曾经是上海知名的维修企业,现在很多老板因公司赢利低、付出大,已经转手他人。

  “黑网点”之所以能立足,全在于不守行业规范,任意宰客,如给空调加一次氟利昂,正规企业按收150元,“黑网点”敢要价680元。

  现在,无证商户已将一些正规维修企业挤得没有空间,连门面都租不起,只能去租社区里的房子,相反,这些无证商户的“能量”在不断蔓延。郁琴说,拨打114声讯电话或者上网搜索维修公司和电话,排在前面的都是这些无证商户,正规企业反倒排名靠后。

  无证商户,让很多正规企业的维修人员眼红并离开原企业单干,于是一些人对是否持证上岗“无所谓”。黄建平介绍,目前全市整个行业的持证上岗率不足20%。

  “上岗证的基础是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想拿到资格证书,必须经过60个小时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拿到这个证。有了这张证,才能拿上岗证,才能为消费者服务。”黄建平说,叫维修人员自己掏钱参加培训,他会考虑,不出这笔钱,不拿证,我能干活吗?现状是没证也能干活,他们当然不愿出这个钱。而让企业经营者出钱,也不现实,整个行业每年的人员流动率高达30%以上,有些企业一年走掉一半,企业经营者抱怨说企业变成培训机构了。

  此外,上海籍维修人员匮乏,将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隐患。以外地来沪人员为主力,一旦这些人因上海城市生活成本太高,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大批撤退时,行业运转的链条将面临断裂的困境。

  今年28岁的何俊科,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年轻的家电维修高级技师。这个老家在河南许昌的小伙子2003年从河南一所职校毕业,来到上海入了家电维修这一行。2005年,他自己花3000元,参加上海家电行业协会的培训,考出一张高级技师证,这是他现在最后悔的一件事。

  “越做越没意思,那些没培训过、没证在做这个行当的,也混得不错。”何俊科愤愤不平地说。而且,当年一起来上海的二十几个同班同学,只有几个还留在家电维业,其他都改行了。

  做家电维修,人累、钱少,还得到处看人脸色。何俊科说,业务越来越少,这几天他在公司里,一天最多接两个单子,有时一个也接不到。“再碰到客户不肯付钱的,就是白跑一趟,一个月白跑的时候不在少数。”何俊科说,做品牌维修的,维修后客户如果投诉,也是白做。

  何俊科一个月的工资约3000元,每个月付房租、饭费和通讯等基本生活费用至少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他还得省点钱,寄给在老家务农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孩子。

  钱少是一方面,更让人难以的是“很烦”,整天面对客户的牢骚和冷脸、品牌公司严格到苛刻的服务规范的压力,“做不下去了”。

  他想回老家,或者改行,这个想法两三年前就有了,由于门道少,人也老实,现在还找不到好时机,只能先苦撑着。

  范文义今年51岁,是一家家电维修公司里的两个“唯一”:唯一一个做了20年家维修的“资深”高级技师;唯一一个上海籍技师。

  说起家电维修业,范文义一点也提不起来,第一句话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他说,现在电视机更新快,很多人家里的电视机用的时间长了,出点小毛病索性直接换新的了,所以公司里接的单子越来越少。他说,前两天修了一台29英寸的电视机,按上海市家电维业协会订的收费标准,一共收了180元,其中上门费30元,修理费100元,材料费50元。上门费和修理费加起来他和公司四六分成,拿52元。老范回忆,七八年前,高级技师每个月的收入至少有1万元,现在也就是3000元,比一两年前也少了一半。他只能在公司之外,找了两家公司挂靠,再找点别的事情做,增加点收入。

  还有,行业内越来越乱,不正规的维修点太多,手段太滥,正规军根本没法和他们竞争。“上门费不收,免费检测,用这两个先把客户骗到手。到了客户家里,开口就要换部件,价格开得老高,客户认可就修,不认可就硬讨检修费。”

  维修服务是整个家电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环节,用什么办法能改善家电维修业的现状?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协会执行秘书长黄建平:

  ●请伸出援手,支持家电服务行业的培训。是否可以考虑由出资培训年轻人、尤其是上海籍的年轻人,到职校、技校和中专找愿意做这一行的学生。因为这些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做这一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不愿意自己出钱来培训,可否把他们组织起来培训,作为家电维业的储备力量。此外,对在岗的家电维修人员也加以培训。毕竟对市民而言,这个行业是不可或缺的。

  ●协助调整生产厂商和售后服务商关系,、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几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将产服关系调整到相对合理的状态,而不是现在生产厂商对服务商单方面提出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