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信息> 文章内容

从时尚风向标到怀旧老物件 老式收录机渝中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之变

※发布时间:2019-11-29 16:57:3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是40年的亲历者。他告诉记者,这40年来,人们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收录机从流行到没落就是最直接的佐证。

  唐肇新介绍,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梳着偏分头,穿着喇叭裤,提着收录机并把声音调到最大,走在街上,就仿佛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当音乐响起时,后面往往就会不自觉地聚集起一群年轻人,大家踩着音乐的节拍,兴致高昂地唱着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等歌曲……这样的场景,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物以稀为贵,那个时候,人们的工资水平也就30来块钱,一台收录机得几百块钱,买得起的人很少,拥有一台收录机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情。”唐肇新说,当时流行歌曲刚刚萌芽,市面上能买到的磁带很少。为了获得更多歌源,属猪的最佳配偶人们甚至把收录机提到电影院电影主题歌和插曲。

  唐肇新告诉记者,电影院里时不时还有说话声、脚步声,用收录机的歌曲质量很差,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的热情。电影《刘三姐》放映结束,电影院外面总会有几个提着收录机检验的人。

  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文化生活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收录机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价格也逐渐变得亲民起来,功能齐全的收录机开始走入普通百姓家,成为常用电器,在城市的普及率达到80%。

  一时间,收录机风靡全国,流行音乐和各种音娱产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唐肇新说,“以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等为代表的港台歌手和杨钰莹、陈明、毛宁等内地歌手红遍。”相声、小品等磁带也大量面世,无论是单位搞活动还是朋友小聚时,总少不了收录机的身影。

  然而,这样的场景并没有持续很久,几年后,互联网的兴起让更加灵巧轻便、大容量的音娱设备走入大活,随身听、CD机、mp3、mp4等高科技数码产品相继进入市场,“俘获”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心,收录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收录机已成为历史。针对收录机的这一命运,唐肇新告诉记者,这是40年来物质财富和财富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随着人们业余文化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音娱设备数字化的趋势还将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