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质量协会40周年纪念大会上,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一脸自信:“现在还有人到日本买饭煲吗?我们的饭煲卖到日本,日本人告诉我,格力的饭煲比日本的还要好……三高人群不敢吃饭,吃饭血糖就要升高。既然有这个需求,我们就要创造,所以我们做出了三高人群的饭煲。在座各位如果有血糖高的人,你就打开我的微信,到我的微店买三高人群的饭煲,你敞开吃,血糖不升高。”
董明珠的这番言论立即引发行业热议,当前,“脱糖”电饭煲是家用电器中的一个新概念,但没有任何研究表明使用该产品可以控制血糖浓度。董明珠如此心急火燎地推销自家电饭煲,似乎可以看出近年来格力小家电并无太大突破的端倪。
毋庸置疑,空调仍然是格力电器的拳头产品。即便格力在2019年年初启动了全员销售活动,除过空调外,格力电器旗下的小家电们成为销售主角。
然而,多元化布局的目前并未在格力2019年半年报中。从产品细分来看,格力的业绩还是由空调这一单一品类支撑。2019年上半年,格力空调销售收入为793.25亿元,占格力电器总营收的95.19%;空调的营业利润为285.76亿元,占总利润的96.91%。
格力电器的生活电器与智能装备的营业收入都有所增长,分别为25.61亿元、4.15亿元,同比增长63.6%以及16.7%。然而,上述两项产品的收入仅占格力电器总收入的2.6%、0.42%,无法与空调的收入相比较。
在周期下行的压力下,格力电器选择在营销发力。2019年上半年,其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9.66%,属牛的今年多大为104.13亿元,高于去年同期80.31亿元的投入。不过,格力电器增加的23.82亿元销售投入并未为其带来利润的大幅增长。其净利润增幅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遥想七年前,格力电器的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彼时,董明珠当即提出了“2018年实现营收2000亿”的目标。此后,虽然格力基本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行进,但随着空调行业触顶,格力电器发力小家电业务,谋求多元化发展,但无奈一直难有大的起色。
自2015年3月发布的格力手机,保持一年一更的节奏,在2017年过后却突然销声匿迹。本来手机产业链中关于格力手机的消息就不多,销量数据也一直是个谜。更吊诡的是,这部全靠董女士屡屡站台的手机,身边并没有见过人使用,甚至业界曾有消息传出其第三代只有16台的销量。
而在芯片这一块儿,董明珠曾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里,或将投入500亿元用于芯片的研发。一直以来,号称“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其变频空调、冰洗等产品中的关键芯片IGBT都需要进口。格力打算花功夫做芯片无可非议,但实际上芯片研发需要大量的财力和人才的支撑,非朝夕之功,也不是说说就可以的。当然,格力的芯片业务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不得不说,格力的空调基因使得格力的供应链优势在空调上,渠道的核心优势也在空调上,加上格力近年来的投资决策太过随意,也缺乏内在逻辑性。虽然格力电器近几年在空调之外如冰箱、洗衣机、小家电、手机、高新科技等领域均有涉足,也实现了业务多元化,但整体效果欠佳有目共睹。
这其实不难理解,一方面,在家电行业整体承压下,格力电器对空调这样的单一品类的过度依赖,使其抗风险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几家白色家电品牌,一旦空调增长乏力,必将拖累其整体营收,这是“跛脚马”的尴尬所在。
另一方面,董明珠急于突破这种局面,做出了很多缺乏内在逻辑性的投资决策,这就使得格力电器处于某种较为尴尬的局面之中。
智能家居是随着家庭产品互联网化产生的概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家庭中的消费电子、消费电器、家居家具产品联网可以实现最简单的智能化和丰富控制方式,甚至带来新的应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规模已经达到了7500亿元,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市场。2020年,我国物联网潜在收入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
再者,根据中国移动的数据,2018年,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超过3亿,2019年将实现“物超人”(即物与物之间的网络连接数量超过人与人之间的网络连接数量)。
而随着5G时代即将来临,物联网这一风口一直被许多人看好,董明珠也曾提及做手机的初衷“是对未来对智能家居的掌控”。焦虑的格力并非想加入智能手机惨烈竞争的红海,只是出于对未来物联网的不确定性不得不走出这一步。董明珠希望格力不只是做空调等家电,更要搭建起一整套智慧家庭解决方案。
要知道,IoT虽然号称多入口时代,但是智能家居的入口目前有三大扛鼎设备:手机、智能音箱和智能电视。手机作为IoT的核心入口,市场基本瓜分完毕,后来者已无更多蛋糕;电视已成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家电,留给后来者的机会也不多了,据Gfk中国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智能电视占电视机零售额的比例高达97%;而智能音箱靠着价格战,基本上也沦为红海。
另外,小米在招股书中将自己称为“中国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华为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布局IoT也不可小觑。而在格力所处的梯队中,京东、苏宁乃至传统家电商美的、海尔都是格力的对手。
要知道,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投资孵化的生态链公司达到210家。对于小米而言,只要将其生态链企业所生产的智能终端产品实现联动,就足以形成一张覆盖面大而广的IoT网络。
与小米相比,格力并没有太大优势。且不说入局较晚,就拿格力选择投向阿里怀抱来说,目前,天猫精灵已与格力在空调、冰箱、风扇、取暖器等多个品类展开合作,实现用语音就能控制家电。可即便旗下家电产品接入IoT,没有强势入口,就算产品线丰富,也是为他人做嫁衣。长此以往,不得不授人以柄。
不得不说,盲目多元化让格力正在优势。主业过于强大的企业在多元化之时,确实面临资源投入平衡难的问题,而多元化业务选择的行业若竞争过于激烈,则企业原有的产品、渠道、品牌等优势无法实现迁移,加上各业务间无法产生相互协同效应,多元化之上的波折乃至失败在所难免。
格力正值多事之秋,虽然此前与奥克斯闹得沸沸扬扬的“口水战”,暂时以格力的胜利告一段落,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格力来说,混改方案尚未尘埃落定,未来的增长空间也望不到头。即便要花大力气推进小家电和IoT业务,在初期仍需谨慎探索,待时机成熟,前景明朗之时再加大投入力度,以免挤占资源而影响主业空调业务的发展,落得两头不讨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