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0月18日14时10分讯(蒲思静)2011年,刚上小学五年级的杨嘉灏成为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最小得主。那时,科技对于杨嘉灏来说,是童年五彩斑斓的底色。小时候的杨嘉灏,是个自带《十万个为什么》“属性”的男孩,看到新奇的东西总爱问一个“为什么”。而在珊瑚实验小学,这个常常把“为什么”挂在嘴边的男孩,终于在学校的科技馆和科技活动组里找到了“答案”。
在一堂了解冷与热的科技课上,钱应莹老师在上做着热胀冷缩的实验,下的杨嘉灏总是问题不断,从嘴里蹦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这,也是他上科技课的常态。在科技老师钱应莹老师的眼里,杨嘉灏是个爱动脑筋,好奇心强的“问题学生”。
从小,杨嘉灏就对科技感兴趣,当第一次踏入珊瑚实验小学的科技馆,看到馆里各式各样的科技“玩具”时,杨嘉灏的内心总是激动不已。“那时,我觉得学校的科技馆就是一个藏着无数宝贝的神奇宝库,而且那时提起科技馆,我想到的一个是梦见拉屎在裤子里的科技馆,另一个就是学校的科技馆”。
正因为对科技的,科技课上的杨嘉灏总是班里提问最多的一个。“别的学生做了实验就结束了,但他会在课间一直扯着你的袖子问你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科技老师钱应莹笑着说。看到杨嘉灏对科技如此,钱应莹老师决定推荐杨嘉灏参加学校的机器人组进行进一步的拓展性学习。
“老师,我才三年级真的可以进入机器人组吗?”面对钱应莹老师的邀请和推荐,当时参加天文组学习的杨嘉灏既激动又有些担心。因为机器人组与其他科技活动组相比,难度更大,需要了解搭建、编程等各种超越三年级现有知识量的要求。
“老师觉得你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肯动脑筋,所以你不仅可以学习天文知识,还可以尝试一下机器人的搭建,不懂的知识可以慢慢学习,你觉得呢?”在钱应莹老师的劝说下,杨嘉灏决定大胆的尝试一回。也是从那时起,杨嘉灏的科技之渐渐打开。
进入学校“科技创新兴趣活动小组”后,杨嘉灏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机器人研究小组的一员。从最基础的机器人组装、编程、调试,到指挥它完成各项“任务”,再到带着它展示才华,杨嘉灏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期都是在机器人的“陪伴”下度过的。
但是科技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小喜欢在家拆卸一些小玩具进行各种改装的杨嘉灏,到了科技组研究机器人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这样的举动遭到了指导老师杨建军的:“在家设计你可以有想法,可以自己创新,但课堂培训你必须一步一步来。”
在杨建军老师严厉的与专业的指导下,杨嘉灏开始努力夯实自己的基本功,从基础的机器人组装开始,渐渐接触编程设计、改装调试、指挥任命。慢慢的,杨嘉灏的基本功开始扎实起来,不仅开拓了创新思想,还为机器人科研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岁那年,杨嘉灏已经设计制作了“城市道垃圾清扫机器人”,参加了多项比赛和省(直辖市)级比赛,并获得了“2010 Robo Cup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二等等诸多项。在杨嘉灏看来,做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是从动手拆掉第一个变形金刚开始,也许是从珊瑚实验小学科技馆的仿真机器人朝他招手开始,杨嘉灏在不知不觉中与机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就读于重庆八中的杨嘉灏依旧从事机器人的搭建与研究。杨嘉灏说:“很感谢珊瑚小学给我打开的科技之门,未来的我依旧会与科技相伴”。
杨嘉灏,2006年入读珊瑚实验小学,在校期间多次参与科技竞赛活动,曾是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最小得主,现就读于重庆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