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站不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内容摘要 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市场,即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两家运营商经营移动通信业务。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壮大, 为了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移动和联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最重要也 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二者之间的“价格战”不断,价格战的产生和不断升级对我 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 实际情况,选择了博弈论作为研究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进 行探讨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问题的若干对策, 希望能对该行业今后的发展有一些帮助。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导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选题缘由,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简要的介绍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我国移动通信 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历史进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我国移动 通信的行业监管及相关政策三个部分。 第三章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价格战”的成因、表 现形式以及利弊。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运用了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移动通信市 场的“价格战”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本章所涉及的四个博弈模型为:完全信息静 态伯川德双寡头价格竞争模型、卡特尔模型、完全信息动态一次和无限重复模型, 以及不完全信息静态伯川德价格竞争模型。 第五章是对“价格战”问题进行的对策研究,从而针对性的提出了三个解决 办法,即走产品差异化道、以品牌竞争取代价格竞争以及加快我国电信管理体 制的。 第六章是结论与,简要的概述了本文的几个主要结论,并对后续的研究 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价格战;博弈分析;对策研究 Abstract The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ofour isthe countrytypicaloligopolymarket, becausethereare twotelecommunicationMobileandChina only operators(China can mobilecommunication operate Unicom)which ofthemobilecommunicationbusinessand ofthemarket.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inorderto the onthe betweenthe market,the occupyleadingposition competition telecommunicationis fiercerandfiercer.Themost and oligarchsbecoming important behaviorismatPricewarbetweenthetwo is oneafter outstanding operatorsrising another.The andconstant ofthe warhavecaused appearance upgradingprice great influenceonthe of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ofour development orderto totheactualconditionofthe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ofour approach dissertationcarriesondiscussionand tothePricewar of country,the analysis problem the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 Itsthe method. bychoosinggametheory study Further dissertationwill to severalcountermeasurestosolvethe more,the try give Pricewar ofthe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 problem 111econtentsofthedissertationare asfollows. arranged 111efirst isIntroduction.whichillustratesthe ofthis chapter object andreasonsofthis maincontentSand topicselection,the study innovationsand ofthisdissertation. review,the shortages Thesecond introducesthebasicsituationofour mobile chapterbriefly country’s communicationmarket.Thisincludesthehistoricalof the chapter processbreaking and ofour mobile monopolyintroducingcompetitioncountry’s introductionofthe inmobilecommunication market,the competitors trade andrelevant supervise policy. Thetllird the and chapteranalyzescauses,expressive ofPricewarinour 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 disadvantages country’s by qualitativeanalysis. The ofthisdissertation.This carries fourth isthe chapterkeypart chaptermainly Oll tothePricewar ofour mobile analysis problem country’s quantitative communicationmarket the methodsof by study gametheory.Thischapter using involvesfour InformationStaticBertrand gametheorymodels:Complete Price 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onModel,CartelModel,CompleteDynamicSingle Static Unlimited InformationBertrandPrice Model,Incomplete Repeated Model. Competition researchtothePrice Thefifth isthecountermeasure War chapter forwardtothree solutions:production chapterputs propositional brand for and the substitutingcompetitionpricecompetitionaccelerating ofour telecommunication country’s managementsystem. andrevelation.This Thesixth is theconclusion briefly chapter chapter mainconclusionsof血isdissertationand somedirectionsof summarizesfour gives future aboutthemobilecommunicationmarket. the research words:Price Key War;,GameTheoryAnalysis;Countermeasure Study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 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音:易 弘6嶂6月砂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厦 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2、不保密(x/)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作者签名:奄:易 Et期:po6;年6月2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 日 第1章导论 第1章导论 1.1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选题缘由 1.1.1本文的研究对象 如今,市场上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所涉及的领 域也从传统的民航业、能源行业拓广到电脑软件、家电、啤酒、食品、汽车租赁 等行业。而在我国,对价格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航、电力、电信、家电这四个 行业。本文正是选取了电信行业中价格战进行得最为激烈的移动通信市场作为研 究对象。 1.1.2本文的选题缘由 家垄断。1994年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移动通信市场成为电信行业中最 先打破垄断的领域。随后几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拆分和重组, 逐步形成了如今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做法为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 带来了高效率。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 成绩,其用户数和网络规模都已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国家重点扶持的中国联通 也在竞争和发展中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直到2004年底中国联通的市场占有率 已经达到了34%,超过了1/3。随着中国联通与主导运营商中国移动之问的差距 不断的缩小,二者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各种竞争形式中,最常见且最突 出的表现就是二者之间的“价格战”不断,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今,价格战 的爆发和不断升级已经对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是 移动运营商自身,消费者和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价格战的冲击。究竟我国的移动通 信市场为何会爆发价格战,其根源何在,表现形式有哪些,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从理论上如何解释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竞争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方法和措施 能够较好的解决“价格战”带来的问题,这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进行研究和探讨。 1.2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本文的研究内容 正如本文题目所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价格战”问题 及解决措旅。为了对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笔 者首先在导论中对“价格战”的定义、国际上对价格战问题的研究情况以及我国 学术界对电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论研究情况做了概述;而后,简要的介绍了我国 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移动通信市场进程、市场竞争主体及行业监 管情况三个方面;接着,从定性的角度详细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 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造成的影响:然后从定量的角度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我国 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最后是对价格战问题的对策研究, 分别从产品差异化、品牌竞争、电信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 1.2.2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应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进行研 究。 博弈i仓(game 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一种理论。。作为一种方,博弈论已经被广泛的 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应用得最早也是最多的领域则是产业组织中的寡头垄 断竞争市场。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就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市 场上,寡头企业之间的行为对彼此的影响很大,因此寡头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就必 须同时考虑自身和对手企业的情况以及对彼此的影响,而这正是博弈论研究的根 本出发点。因此,本文选择了博弈论作为研究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问题的方 通信市场,希望能更好的解释移动运营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行为。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卜海三联书店m版社,I海人民出版社,1996:3--4 2 第1章导论 1.3本文所涉及的博弈论概念和方法 1.3.1 纳什均衡与伯川德两寡头价格竞争模型 “纳什均衡”fNash 经济行为的应用中都处于核心地位。在博弈论演进史上,纳什是第一个对合作与 非合作博弈做出明晰区别的博弈论学者。纳什在对非合作博弈解的深入研究基础 上,提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其正式的定义如下:① 参与人选择£。+=(‘+,…,%+,s。’,…Sn。)的情况下第i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即: 甜。(Si*9s一,‘)≥Ⅳ。(s,,J一。+),Vs,∈S,,Vf 或者用另一种表述方式,s.‘是下述最大化问题的解: 置+∈argmaxuf(sl’,…,SS-I+‘+1+,…凡+),i=1,2,…,糟 s.Es· 简单的说,纳什均衡就是这样一个策略组合,在这个组合中每一个参与人所 选择的策略都必须是针对其他参与人所选择策略的最优反应。 一个重要运用。在该模型中,各寡头厂商通过选择价格进行竞争,寡头厂商之间 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串谋行为。伯川德模型中的价格竞争导致了“伯川德悖论” 格偏高而失去市场份额,双方都倾向于将价格定得略低于对手企业价格,而这种 做法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完全竞争均衡,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此时的均衡产量等 于充分竞争的市场产量,利润为零。。 1.3.2予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与逆向归纳法 纳什均衡假定每一个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时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策 略选择是给定的,就是说,参与人并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其他人的策略选择的影 响。然而,在动态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是有先后的,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依赖 。张维迎.博彝论与信息经济学lMJ卜海:卜海人民出版社,1996:69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I.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9 3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于先行动者的选择,先行动者在决策时不可能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后行动者的影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完善了纳什均衡的概念。这里,我们给出子博弈精炼 子博弈圆上都构成纳什均衡。 逆向归纳法(Backward 的方法。它是从动态博弈最后一个阶段参与人的行为开始分析参与人的最优选 择,而后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参与人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 析方法。。 1.3.3重复博弈与无名氏 根据博弈进行的次数划分,博弈可分为一次性博弈(one.shot 博弈(repeated 多期博弈,指博弈重复进行多次。而在重复博弈中,又可根据策略数量情况进一 步划分为有限重复博弈(finite repeated games)。前者是指博弈策略选择是有限的,后者是指博弈策略选择是无限的。 而推导出的重要,其正式的定义如下:。 6≥占+,v=(vl,v:,…H)是一个特定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66 o子博弈指的足从博弈进行到某一点开始,前面整个博弈的进行过程在所有参与人中都足共同知识,始于 该点的其余部分的博弈就足原博弈的~个子博弈。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69 1996:218—219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I—L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 4 第1章导论 1.3.4贝叶斯纳什均衡 Nash 贝叶斯纳什均衡(Bayesian 概念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上的扩展。它指的是所有参与人同时行动,但每个参 与人都只知道自己的类型以及其他参与人有关类型的概率分布。因而,参与人虽 然不知道其他参与人实际上会选择什么战略,但他能够正确地预测到其他参与人 的选择与其各自的有关类型之间的关系。其正式的定义如下:① 纳什均衡是一个类型依存战略组合{西∽)j二=。其中每各参与人f在给定自己的类 型辞和其他才与人类型依存战略芷,(晓。)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 q 1.4文献综述 1.4.1关于“价格战”的定义 对于“价格战”的定义,学术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国外学者对价格战的定 Star and 价格战是由于一个企业通过降价惩罚另一个企业的“”行为引起的。;等等。 这些定义有的说明了价格战的原因,有的描述了价格战的表现形式,不一而足。 而在国内关于“价格战”的研究著作中,大多是直接使用了该说法而未给出定义, o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50--25l 9Assael,H.Marketing[J].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J,1990 。Urban,GL.,Star,S.H~Advanced Hall, MarketingStrategy:Phenomena,Analysis,and Cliffs,NJ,1991 Englewood momentumand Letters …Urbany,J.,Dickson,P.Competitiveprice-cutting pricingreactions[J]Marketing 1991(2):393-402 FinancialConditionsandAirlineSchool 。Busse,MR—Fim PricewarslJ].Yale CT,2000 。Slade.MEPricewarsin pricesetting S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笔者只在詹芬萍的文章中看到其对“价格战”的定义:。“价格战是指企业在综 合考虑成本、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因素所采取的一种价格竞争手段。”该定义 其实仅提到了“价格战”的影响因素。可见,虽然“价格战”在许多文献中都有 提及,但始终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事实上“价格战”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确实 很难给出精确的定义,笔者在查阅了各种有关“价格战”的说法之后,认为“价 格战”的定义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它发生在参与市场竞争的各企业之间; (2)某一企业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考虑率先将价格置于行业原有的价格水平 以下;(3)其他竞争企业由于“违规”企业的“行为”也纷纷选择降价;(4) 降价行为互相触发,且价格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1.4.2国际上对于“价格战”的研究 国际上关于价格战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价格战进行概念性、描 P.Heil andRust,1997);关于价格战的特性及产生原因的研究(Oliver etal., 2000)等。另一种则是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对价格战进行研究。该理论一般假设 市场上的企业约定共同遵守一个“共谋”协议(collusive 定一个垄断价格,所有共谋企业必须以该协议价格进行定价,一旦某一个企业违 反协议降价,其他企业将对该“行为”进行惩罚,从而触发全行业的价格战, 最后价格将下降到完全竞争市场水平,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全行业的利润为零 (Friedman,1983;Slade,1990)。 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价格战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论研究, and 从而建立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有Green model)。 在“不完美观测模型”中,圆参与人是以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假设在r时间的 。詹芬萍.价格战的原困探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3(3):37--38 。Green.E.J..Noncooperativecollusionunderimperfectpriceinformatlon[J].Econometr 100 6 第1章导论 市场价格是由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只和两参与人的产量共同决定的。两参与人可 以观测到该市场价格,但却不能观测到只和对手的产量。这样,当市场价格下降 时,就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由于某个企业违反协议改变产量,另一种是由于不 可预期的市场需求萎缩造成的。对于第一种情况,作者证明如果博弈参与人 在惩罚期间将维持古诺产量,则“行为”将被,因此持续的市场价格下 降只可能发生在第二种情况下,即发生不可预期的市场需求萎缩的时候。 “周期模型”。则是以价格为决策变量,其研究的焦点在于宏观经济周期的 变化对于共谋行为的影响。与不完美观测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假定参与人能够 观测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p。当市场需求旺盛(只0)时,降低协议价格是 十分诱人,因为在该时期企业可以通过降价夺取大块市场,从而惩罚机制此时不 能起到约束作用,只有当市场需求恢复正常时惩罚机制才能起作用。因此,该模 型认为价格战更可能发生在市场需求旺盛时期。 “学习模型”。仍然是以价格为决策变量,但在该模型中市场需求是不确定 的参数。在该模型中,市场需求状况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直到由于某种因 素(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又会持续一段时期不变。这样,博弈参与人 是在市场需求转变之前做出的决策,在需求变化之后就不再是最优的。参与人了 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会调整自身的价格,而这种价格调整就引发了价格战。与不完 美观测模型相同的是,该模型也认为价格战会发生在市场需求萎缩时期。 1.4.3关于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研究 笔者在对国外文献的搜集中发现,有关电信市场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电信 规制、接价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并未搜集到将博弈论应用于电信市场乃至 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问题的相关文章。因此本文在研究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 战”问题上主要参考了国内的有关文献。 国内的专著中提及价格战问题的并不多,而且基本上都只是对价格战产生的 原因、表现形式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入的 研究。在这方面有所涉及的专著有:郑奇宝编著的《从垄断到竞争——电信规制 。Rotemberg,JJ.Saloner,G..A modelofbusthessand wars supergame-theoreticcyclesprice duringboomsI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198“76):390-407 waFsin 。Slade.M.E.Price pricesetting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理论与研究》,。该文提到了价格竞争的非问题,并从生产成本的不可度 量性和边际成本的弱相关性、成本回收渠道单一三个方面对这种非行为做了 解释;唐守廉的《电信管制》。,该文在“电信资费管制”一章中简单的分析了 价格战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结果;的《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研究》 。,该文也仅用了很小的篇幅对我国电信业的价格战的表现形式、原因(供求关 系、利润水平、规模经济性、网间结算费用等)以及危害(企业、消费者、) 做了定性的分析。 关于电信市场和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学位论文及学 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而其中也不乏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价格战问题进行研究的论 文或期刊。根据应用程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简单的应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支付矩阵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两 运营商的降价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运营商难以避免陷入“囚徒困境”的结论。 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胡霖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对外与发 陈亚丽的《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2005年)@等。 (2)运用完全信息静态伯川德价格竞争模型对电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进行 研究。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陈华帅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产业 组织分析》(2004年)。,该文在“市场行为”一章中分别运用了古诺模型、伯 川德模型、卡特尔模型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竞争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另 商的重复博弈研究》(2005年)。也应用了fflJll德价格竞争模型分析价格战问题。 (3)运用逆向归纳法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进行完全信息动态 139 o庸守廉,电信管制[M】.: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16l一162 。陈卫肇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研究【Ml: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89—96 o胡霖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对外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刘红海.以博弈论看 待电信企业间竞争【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10--13 o支Ⅱ红海.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间竞争[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10--13 ”陈亚丽.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4):105—106 o陈华帅.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产业组织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25--37 ”王煜,胡连东电信市场价格竞争的博弈论分析【J】.通信技术,2002(4):14—16 ”秦铭,杨春德,王建忠我国电信行业企业间价格博弈分析【J1.价值丁程,2005(2):95--88 o卢安文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重复博弈研究『J1市场经纬,2005(6):40--41 8 第1章导论 分析,并得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这方面的文章主要:陈华帅的硕士学位论 础上进一步进行完全信息动态分析,是笔者参考的重点。另外,这方面的文章还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原因的博弈分析》(2005年)等@。 以上有关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论研究都是建立在完全信息的假设前 提下的,然而随着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和复杂化,完全信息的假 设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创建不完全信息静态伯川德价格 竞争模型来更全面和深入的对价格战问题进行研究。在创建模型的过程中主要参 考了谢识子《经济博弈论》中的“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以及slade的“学习模 型”。。其中“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所研究的变量是产量,参与人的类型是成 本函数。该模型假定参与人1的边际成本是共同知识,而参与人2的边际成本则 有两种可能。参与人2知道自己的边际成本情况,而参与人1只知道参与人2边 际成本两种可能的概率,概率是共同知识。对于参与人2而言,由于他知道参与 人1的边际成本,从而可以列出利润函数并对其求最优化一阶条件得到反应函 数,再将概率代入反应函数中可分别求得两个概率下参与人2的最优产量;对于 参与人1而言,由于不知道参与人2的真实成本,因此只能列出期望利润函数, 而后求最优化一阶条件得到参与人1的反应函数,将参与人1的反应函数与参与 模型”在1.4.1.2中已经做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1.5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本文的创新点 (1)本文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仅是简 单的描述性分析,而且应用了博弈论方法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最后还针对性的提 。李乃青.对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思考【J】.移动通信,2004(11):106—109 。白嘉.张会新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原因的博弈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5(4)47--48 。谢识子.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7—59 。Slade.M.E—PriceWflaSin pricesetting 9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出解决的和措旖。 (2)在“价格战”的成因分析中将移动通信的行业特征作为分析的重点, 特别是网络外部效应性、全程全网性、成本沉淀性这三个特性,在笔者所的 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这三个特性是引发“价格战”原因。 (3)在不完全信息古诺模型和学习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移动通信市场 的情况创建了不完全信息静态伯川德价格竞争模型,从而将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 价格战问题的博弈研究更深入了一步。 理变量进行细分,使得市场细分策略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5)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现有品牌做了系统而详尽的归纳、整理和比 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移动通信品牌建设中的不足,以及针对性的提出完善 ,使文章更有力。 1.5.2本文的不足之处 (1)对外国文献的搜集和整理还很有限,因此未能很好的将我国移动通信 市场的价格战问题与国外的情况做横向的对比。 (2)本文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再更进一步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模型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价格战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笔者自身理论水平有限, 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弥补这个遗憾。 (3)技术创新实际上是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根本途径,但本文仅能够针对我 国移动通信市场现有的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指出现有技术的不足,尚未能 提出建设性的解决。 第2章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 第2章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 本章将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做一些简要的介绍,主要包括我国移 动通信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历史进程,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我 国移动通信的行业监管及相关政策三个部分。本章的作用是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 “价格战”问题的研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从而为后面章节的分析做必要的铺 垫。 2.1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历史进程 在1993年之前,我国所有的电信业务都是由政企一体的原邮电部独家经营 的。这种独家垄断的格局为我国初期电信发展确实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电信需求量的剧增,中国电信业由于独家垄断的市场格局造成的高 价、低质、低效率问题就开始出来。这种“一家独占”的电信市场格局已经 严重阻碍了中国电信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就显得 尤为必要。 中国联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联通的成立是各种利益集团博弈 的结果:1992年末,电子部、电力部和铁道部联合向国务院正式提交组建“联 通公司”的请示报告。然而,该报告遭到了作为行业主管的邮电部的强烈反对, 公司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电信发展史上打破垄断、深化的里程碑。。 月,分别批复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通信集 团公司。此后,三大集团公司陆续挂牌,中国电信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 国务院对联通公司也进行了重组,从中国电信剥离出来的国信寻呼公司于1999 年5月被划归联通公司所有。至2000年上半年,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唯一的两 家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完成了重组工作。 。.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研究【hq.: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4 JI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2.2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主体 2.2.1 中国移动(全称“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资产被总体剥离出来组建了如今的中国移动公司,其注腮资本为518亿 有全资子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1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r香 上市。 中国移动通信是国内唯一专注于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经过十多年 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移动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 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均列全球第一。截至2004 年底,网络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 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用户总数超过2亿户。 目前,中国移动已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等著名客户品牌, 以及“159”。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移动公司还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的业务类型, 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相继推出了信息点播、手机银 行、IP电话、WAP、手机音乐、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新业务。 2.2.2中国联通(全称“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这5年是中国联通公司探索的阶段,公司以“无线起步、移动先行”的业 务发展思起步,并利用一种名为“中中外”。的融资方式,负债建设GSM网 络,经营移动电话业务,与中国电信进行竞争。而最初的竞争结果却是:直到 。“中中外”是联通公司为了规避不允许外国企业直接拥有、经营和管理中国电信企业向…t现的一种 融资形式。即联通的一个分公司(“中”)和一家国外投资方(“外”,一般也是电信公刊)组建一个合资公 司,该合资企业主要是建网和共设备.然后再租给联通公司(“中”)运营。 12 第2章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 为了帮助中国联通壮大实力,国家政策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方面允许中国 联通进行全业务经营,同时在政策上予以不对称管制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增加 对中国联通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从而壮大了联通公司的经营实力。于是,从 中国联通获准经营长途通信业务、本地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数据通信 (包括因特网业务和IP电话)、通信增值业务及其它通信业务,是目前中国唯一 的综合电信运营商。目前中国联通已拥有“如意通、联通新时空、宝视通、联通 始终密切关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层次,积极开发各种 移动新业务,相继推出了“如意通”预付费业务、移动IP业务、手机银行、WAP 业务、彩e、炫铃、视讯新干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实力对比 在本小节中,笔者将通过表l和表2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移动运营商 年一2004年的四项统计指标值,而表2则主要从质的角度对二者的实力进行比 较。 表1: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1999年--2004年统计数据比较 年份 用户数 市场占有率 资产总额 业务收入 (万户) (%) (亿元) (亿元) 移动 联通 移动 联通 移动 联通 移动 联通 3308 521 86.4 13.6 713.2 149.8 1999焦 无 无 2000韭6652 1874 78 22 无 无 1138.7 256 .7 28.3 3274 18621346.8 379.8 2001矩 2002焦138506817 67 33 3880 1989 1509 508 2003燕1.77亿 921965,8 34.2 3073.02128.61718.7 667 2004燕 66 34 3687.52262.41983 726.2 2.2亿 1.13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国信息产业部主管中国通信年鉴【R】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2005年版 。齐新华中国联通竞争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6 。中华人民国信息产业部主管中国通信年鉴【R】.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年--2005年版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镱研究 表2: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实力对比(有关数据均截止钧04年) 项目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 经营范围 移动通信 全部业务 市场占有率 66% 34% 用户数 超过两亿 超过1亿,约为移动的一半 用户质量 掌握90%的高端用户 以中低端用户为主 政策扶持 我国第一家允许经营移动通信业 允许中国联通在中国移动资费基础 务的企业 上下凋10%--20% 网络规模 GSM和GRPS开通漫游的国家和 地区分别达到184个和73个 区分别达到101个和13个 网络成本 较低 较高 产品针对性 仅推出三个品牌,产品定位明确 推出了六个品牌,产品定位较模糊 3G标准的选择选择WCDMA,基于GSM网络平选择CDMA2000,产晶成熟度较高, 台,规模效应大,全球漫游能力 初期投资小,数据业务丰富:但规模 强;但初期投资大,数据业务不 效应较小,全球漫游能力有一定局 如CDMA2000 限,必须与GPS同步 市场战略 防守型 进攻型 营销手段 以顾客为导向,在原有技术的基 以产品为导向,利用产品的先进性, 础上,赋予原有品牌新的内涵。 超前性来引导消费 运营经验 经验较丰富 经验不足,容易决策失误 互联互通 提供方 接入方 笔者自行整理 从表1中各指标的总量上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问还有相当的差 距,但从相对量来看,各指标的差距正在逐年缩小,特别是从市场占有率上我们 34%,而中国移动的市场占有率却在逐年下降。因此,从市场占有率上看,我国 的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格局。不过尽管如此,许多研究人员仍 然认为,一个公司超过65%的市场份额通常会导致其市场主导地位,而且如果该 市场进入壁垒非常之高,那么这个公司就具有很强的市场控制权。。中国移动的 市场份额至今仍高居65%以上,而且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十多年了,却仍 然只有两家运营企业,进入壁垒可以说非常高,因此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中, 中国移动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从表2中的13个项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在大多数项目中都占 有优势,比如市场份额、用户质量、网络规模、管理经验等许多方面都优于中国 联通。但是,联通凭借政策倾斜获得的价格优势以及互连瓦通方面的优势对于我 国市场来说却是十分有效且有力的武器,再加上自身对产品技术的积极创新,从 。英特温等.电信规制于册【M】:邮电火学出版社,2002:213 】4 第2章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 而对移动的市场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因此,从整体实力上看,中国移动的实 力仍然较强,但中国联通潜力较大,二者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 烈。 综上所述,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典型的以中国移动为主导企业的 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2.3我国移动通信的行业监管及相关政策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宏观的监管和政策,尤其像电信行业这样关系 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其行业监管及相关政策显然会对市场上竞争主体之间的 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在后面的章节中能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 战”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移动通信业的管理体制 及相关政策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2.3.1 我国电信行业管理体制的变迁。 1998年之前,中国公用电信业由邮电部独家垄断经营。这时的邮电部,既 是国家电信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机构,同时又是电信业的经营者,是一个政 企不分的体制。那时,中国联通已经进入电信市场参与竞争,然而邮电部集经营 者与管理者于一身的电信管理模式却使得新兴运营商的发展举步维艰。为了扶持 新生力量参与电信竞争,1998年3月,全国通过决议,在邮电部、电子工 业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并将电视部、中国航天总公司、中国航空总 公司的通信管理部门并入信息产业部。于是,信息产业部成为中国电信市场新的 监管机构,它的建立有助于实现电信市场的政企分开,为中国的电信企业提供了 公平竞争的可能性,而只有公平竞争才能使市场机制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才能 更大的改善市场效率。 到了2000年,电信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后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对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务院于2000年5月召开了办公会议 专门研究了电信管理体制问题,并决定在电信行业实行信息产业部与所在省、自 治区、直辖市双重领导,以信息产业部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样,全国电信管 。胡霖.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对外与发展研究【D】_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14--15 15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理工作就由信息产业部直接领导,而省、自治区、直辖市则设立通信管理局协助 信息产业部具体管理地方电信业务。 2.3.2我国移动通信的资费政策囝@@ 2.3.2.I资费管理机构和权限划分 我国的《价格法》和《电信条例》均对电信价格管理者进行了。前者规 定了电信价格的管理者为国家计委和地方物价部门,而后者电信价格管理者 为信息产业部。目前,我国电信价格的实际管理部门是信息产业部,对全国电信 产业实施监督管理。我国的地区电信管理机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通信管 理局,在信息产业部的直接领导下,依法对本行政区的电信产业实施监督管理。 我国现行的电信资费仍主要由信息产业部进行定价或进行指导定价,而 后征求价格主管部门意见,并举行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最后交国务院批准。而 省级的通信管理局主要是负责价格监管执行以及部门指导价备案工作。 2.3.2.2资费制定方式 我国制定电信资费的方式包括市场调节价、指导价和定价三种形 式。市场调节价是由电信运营商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指导 价是指价格主管部门基准价及浮动幅度,指导电信运营商制定资费;政 府定价是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具体价格,电信运营商 更改,必须严格执行。 在我国的电信业务中,基础电信业务价格实行定价、指导价或市场 调节价。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的基础电信业务目前仍是以定价和指导价 为主,市场调节价为辅,只有以基本资费为基础的浮动价及一些新的增值业务资 费,可以实行指导价或市场价。因此,移动通信作为基础电信业务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定价和指导价仍然是主要的资费制定方式。 2.3.2.3我国移动通信的资费结构和调整情况 我国移动电话资费由入网费、基本月租费、通话费和漫游费四部分组成。其 中入网费主要是为了弥补移动通信网与固话网、长话网等交换机相连所需要的线 :邮电人学出版社,2001年:153—154 o庸守廉编著电信管制CM] 9陈晓东.我国电信价格管剖问题研究f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17—21 第2章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基本情况 全面取消入网费。基本月租费的收取主要是用于弥补用户占用号码资源的费用, 以及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随时确定移动电话在移动通信网中的,以便提供被叫 功能所需耗费的网络资源的成本。1998年我国就制定了基本月租费150元/月, 地域使用漫游功能时,电信运营商所增加的比本地通信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年的O.5元/分钟到1994年下调为O.4元/分钟,该标准也一直保持到现在。 2.3.2我国电信业的网间互联结算。 自1999年起,信息产业部曾先后三次制定和修改了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 《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结算及中继费用分摊办法》。虽然在2001年《电话网间通话 费结算办法》中就已经提出“网间结算标准应当毗成本为基础核定”,但由于我 国至今还无法对互联成本进行核算,因此这三次结算办法都是在我国目前的资费 政策基础上制定的。 办法》的,我国目前网间结算费用的基本情况是:移户呼叫本地固定, 移动运营企业支付固定运营企业O.06元/分钟;固定用户呼叫归属本地移户, 固定运营企业与移动运营企业不结算;移户呼叫归属本地移户,移动运 营企业甲支付移动运营企业乙0,06元/分钟。 2.3.3我国电信业的不对称价格管制② 在垄断向竞争的过程中,由于两运营商的实力却相差悬殊,因此,除了 355 198 17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垄断企业的价格管制外,还要对新进入者进行价格扶持,从而价格规制因企业 而异,这就是一种差异化的不对称价格管制。在不对称价格管制中,主导运营商 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新兴运营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价格,以便与主导 运营商争夺市场。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电信业由垄断向竞争过渡的进程中都采用了不对称价格 格管制:非地位的运营商及新加入的竞争者可以往资费上限的范围内自 由调整:而对于如AT&T这样的主导运营商,在资费上限范围内做任何的资费调 整都需要向FCC报批。在我国的电信业,为了达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目的, 同样也选择了不对称价格管制。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为例,国务院中国移动 必须按照国家的价格标准确定资费水平,而中国联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电信 基本业务的资费水平却可以在国家的价格标准基础上上下浮动10%。这种价 格约束手段显然极大地推进了竞争的开展,使新兴运营商迅速的进入市场并得以 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在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联通由于享受了不对称价格 34%。 第3章 “价格战”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利弊分析 第3章 “价格战”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利弊分析 本章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价格战”的成因、表现 形式以及利弊。首先,在价格战的成因分析中,笔者认为移动通信的行业特征、 政策因素、消费者的价格性以及企业的经营都从不同程度上促成了“价 格战”的形成;其次,本章介绍并归纳了“价格战”的三种表现形式:直接降低 资费标准、出台各种“资费套餐”以及组建各种形式的“网中网”;最后是对“价 格战”的利弊分析,分别从运营商、消费者和整个行业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3.1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成因 3.1.1 移动通信行业的某些特征成为“价格战”发生的直接原因 移动通信行业作为电信业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具有同电信业类似的行业特 征:全程全网性、网络外部效应性、自然垄断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产 品同质性以及资产专用性等。其中某些行业特征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 的发生直接相关,比如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效应性、全程全网性、成本沉淀性 以及产品同质性。 3.1.1.1规模经济性 规模经济是指某些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①。由于电信网络 的固定成本很高,因此当网络中的用户数量越多,网上的通话量越大,每个用户 分摊的成本就越小;另外,电信行业与一般传统行业不同,一次性成本很高,边 际成本却很低。这样,每个用户的平均成本就会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这 就是电信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必然会给运营商带来高额的利 润。目前,我国的电信业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电信行业尤其是移动通信业 务的收入和利润回报仍然很高。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2005年通信业发展统计 比增长19.9%,高于收入增长率。在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上,即使是许多业务资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3:17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费已低于甚至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情况下,中国移动2003年上半年仍有20%以上 的纯利润,中国联通2002年利润率也超过了10%。。电信运营商拥有了这样高的 利润水平,就有了较大的降价空间,也有了打“价格战”的资本,从而为“价格 战”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了能够把规模经济性发挥到极至状态,电信运营 商会不断采取降价竞争的方式来扩大用户规模,争夺市场份额。 3.1.1.2网络外部效应性 网络外部效应性指的是消费者消费某种网络产品的价值会随着消费与该产 品相兼容产品的其他消费者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移动通信网络就是如此,其价 值会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消费者在选择移动通信网络的时候,网络 规模显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新用户更愿意选择原来用户多的网络,因为网络中 的用户越多,安装基础越大,潜在的通话对象就越多,该网络对用户的价值也就 越高。这种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构成了“正的消费外部性”,该效应最 济学家也对此进行了经济理论的探讨。我国的移动通信自1987年投入运营以来, 网络用户数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取得了年均增长近70%@的骄人成绩。从表 3给出的一系列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用户数的增长速度是 破了一亿户。这显然是移动通信行业的网络外部效应性带来的。但值得注意 的是:首先,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普及,移动通信早已从贵族身份的象征成为平 民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新增的绝大多数用户属于中低端用户,这部分 用户对价格的性较高,这就使得移动运营商在制定竞争战略时偏向以降价争 夺市场份额的短期逐利行为;其次,对于新进入的运营商而言,由于网络用户规 模较小,网络的正外部效应也小,与原主导运营商竞争的过程中,没有外部效应 优势,如果无法在通信服务和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的话,就只有依靠价格战与主 导运营商争夺网络。 o.中国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研究[MI.:经济科学m版社,2005年:92 andCarl Network Economic 。Katz;MichaelShapiro Extemalities[J1.American DemandforaCommunicationsJournalof 。Rohlfs;Jeffrey.ATheoryofInterdependent Service[J]Bell Economics.,1974(5):16-37 …EconomidiesNicholasNetwork andInvitationto EnterlJI.TheEuropean Externalities,Complementarities JournalofPoliticalon’FheEconomiesof Economy standardization,1996(5):221—223 o根据表3中的各年增长率加总除于年数得到 20 第3章 “价格战”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利弊分析 表3:中国移动电线年) 年份 用户数OY户)年增长率(%) 年份 用户数(万户)年增长率(%) 1993 63.8 2000 8526 96,9 1994 156.8 145.8 2001 1448l 69.8 1995 366 131.4 2002 20662 42.7 1996 695 88.8 2003 26869 30.0 1997 1366 93.1 2004 33482 24.6 1998 2498 80.3 2005 39343 17.5。 1999 4324 81.4 据来源于信息产业部网站的统计信息 3.1.1.3全程全网性 由于电信行业提供的是利用通信网络将信息从发端送到接收端的信息传递 服务,不同的用户终端构成了通信网络的不同端点。为了使得信息能够顺利、 快捷地到达各用户端,整个电信网由一家运营商显然要比由多个运营商共同经营 更有效率;而且对电信网的任何分割经营都会带来交易成本的增加,而不同经营 主体之间由于利益不同也常常难以协调一致,因此电信行业具有全程全网的特 点。但是,如果整个电信网都由一家运营商垄断经营又会带来机构臃肿,工作效 率低,服务质量不到位,缺乏动力和活力等众多的弊端。因此,随着电信行业的 不断发展,垄断正逐渐被竞争所取代,电信网络的分割在所难免,如我国的移动 通信市场就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获准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但是,电 信网络的分割绝不能以整个电信业的全程全网性为代价,必须信息传递 的畅通,因此各电信运营商之间进行充分的互连互通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 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之间以及移动网同固网之间的互连互通仍然存在很大的问 题,“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现象时有发生。暂且撇开的不对称规制给互 连互通造成的影响不谈,大网运营商(如中国移动)和小网运营商(如中国联通) 由于在互连互通中获得的利益不对等就已经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比如一个拥有 1亿用户的大网与一个拥有1万用户的小网互连互通,根据网络外部效应性,大 。该数据是由笔者计算而得,计算公式为:(39343--33482)/33482 2l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竞争的角度看,小网提升的价值对大网丽言就是一个或负的价值。。因此, 互连互通总是与小网运营商的利益相一致,而与大网运营商的利益相的,两 网之间在互连互通上的矛盾心态显然不仅会互连互通的效果,从而加深运营 商之间的敌对心理,小网运营商凭借互连优势还会更加的进行降价,而 大网运营商在原本就不平衡的心理下也会针锋相对的予以还击。 3.1.1.4成本的沉淀性。 所谓成本的沉淀性。是指电信网络、设备及其人工铺设成本一旦投入,只有 通过运营才能回收,无法通过其它途径实现价值回收。电信成本的沉淀性主要表 现为两个特征: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二是成本回收渠道单一。移动通信网 络虽然与固定电话网相比传输线及用户接入铜缆的成本沉淀性,但其网络大量 使用的交换机、基站、辅助设备等仍然具有很强的成本沉淀性。首先,这些设备 仅限于通信行业使用,并且不同的网络对设备的要求不同,显然不能共用或混用; 其次,由于通信设备的专业性很强,其安装、调试等费用往往很高,这部分成本 己随着设备的安装而沉没,即使最后对设备进行回收,这部分成本也无法收回; 最后,这些通信设备都是高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普通产品快,从而产 品的无形折旧速度很快,因此设备供应商一般没有兴趣购买二手的大型电信设 备。这些原因都使得移动通信行业具有显著的成本沉淀性特征。因此,对于移动 运营商而言,投入大量成本建设而成的网络显然只有投入运营,且尽可能的避免 闲置才能将庞大的固定成本通过运营收入收回。这种“闲着也是闲着,赚一个是 一个”的思想容易引发运营商通过低价吸引潜在用户入网的念头。 3.1.1.5产品同质性 由于移动通信行业属于服务业,服务手段、方式等识产权,有效的 服务模式很容易在竞争者之间效仿,使得差异化难以实现。而且,中国移动和中 国联通的主营业务都是移动电话服务,无论是通信服务本身,还是市场营销等附 加服务,都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虽然中国移动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在位者,其市 场占有率、网络覆盖面、通话质量等都要优于中国联通,但由于我国允许中 。关于刚络价值的数学分析可参见郑奇宝编著从垄断到竞争一电信规制理论与研究[嘲.: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98—100 126 第3章 “价格战”的成冈、表现形式及利弊分析 通作为后入者在先天方面的一些不足。因此移动通信行业的产品差别化程度是比 较小的。另外,两公司的竞争战略选择也趋同,都主要瞄准的是整个大市场,雷 同的竞争战略以及产品和服务的相似性使得价格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3.1.2政策因素也是致使“价格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1.2.1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还存在明显缺陷 一方面,“政监合一”的监管模式使得电信监管机构缺乏性。我国的电 信管理体制虽然已经完成监管职能与企业运营职能的分离,但制定 政策职能与企业监管职能仍没有完全分开。信息产业部~面要负责推动整个行业 的发展,一面又司监管之责,本身又与许多国有电信运营商存在资金管理关系, 要真正做到监管很不容易。而且,根据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中国电信、中 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中央直属企业的主要领导都由中央组织部统一任 命,这样信息产业部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就难免会基于各种利益因素的考虑, 在处罚电信违规行为的时候过于手软。 另一方面,电信法制建设还不健全,从而导致监管乏力。监管的基 础和依据是法律制度,而目前仅有的《电信条例》不是~部正式的权威性强的法 律,因此对电信监管部门的授权缺乏有力支持,这样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 就会显得软弱无力,处罚力度就不够,从而无法有效对约束企业的不规范行为。 例如,在碰到具体的违规降价行为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惩处办法, 各地的通信管理部门在监管时往往就只是罚款了事,没有从根本上对违规运 营商产生威慑力。 3.1.2.2现行网间结算体系存在漏洞致使运营商利用互连互通打“价格战” 正如2.3.2中介绍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基于资费而不是基于成本的 网间结算政策,这种政策虽简便易行,却不能准确地反映和补偿网问互联产生的 成本。为了达到扶持新兴运营商的目的,我国的网间结算价格一直十分低廉,严 重了成本。如移动网与固网之间的单向结算以及移动网问结算都只需0.06 元/分钟,而据电信和网通的估算,网问结算标准应该为0.16元,即为现行标准 的2.7倍。。对于互联互通提供方的主导运营商而言,低廉的结算价格不仅不能 。索胜建.移动通信价格战引出的思考[J].移动通信,2003(12):49 23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战”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的言论。用户名:验证码:匿名?发表评论
本文由325游戏 (www.325qp.net)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