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科研院所的典型“质变”:1999年,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以下简称“家电院”)走出“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一步,没有了国家财政拨款及科研经费的支持,只留下300多退休员工和负债危机。经过10多年的持续和顽强拼搏,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通过产业平台股份制创造了新型生产关系,近些年产值三年翻一番,今年将实现近4亿元。
“如果没有当初股份制这一根本性变革,我们就不可能摈弃‘论辈排资’‘吃大锅饭’的分配办法,实现从等国家项目变为到市场中找项目的高速发展。”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邴旭卫如是总结。
体制一变天地阔。于1999年正式启动的科研院所转制,既是我国科技体系结构的重大调整,又是我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突破口。家电院探索出的转制新模式——院本部实施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下属产业公司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使科技服务业与产品制造业并行发展,加速了科技与产业化,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1999年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浪潮,家电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家电院下定决心对科研体制动“大手术”。
为减轻转制阵痛,确保平稳转制,“大手术”初期,家电院享有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但仅能解决转制前300多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1999年转制后的5年,家电院被免征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收入的营业税和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等。
如今,这场科研体制“大手术”已过去10多年,政策红利渐渐消失。“1999年转制至今,财政每年为我们离退休人员拨付的退休金为500万元。当我2009年接手时,一年所付的离退休金已达到1500万元,其余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由谁来填,只能靠我们自己。”这是邴旭卫对我们说的。他似开玩笑非开玩笑地说:“老同志的离退休金由我们承担了,我的退休金谁能承担。年轻一代为我付退休金,这是不可能的。” 邴旭卫意识到,不能再按吃财政饭的套干下去,不然单位就有可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烟消云散,必须拿出敢闯敢干的劲头,自己要带领业务一起去挣退休金。
不再有可以依赖的温室,只有阴晴不定的市场。邴旭卫在接管的2009年立下“军令状”——“三年翻番”,即经济上三年翻一番,收入上三年翻一番。为实现这一目标,邴旭卫大胆地提出“股份制”的新机制和“激励相容”的新,重新构建了院科研的所有制形式、业务在科研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分配方式,创造了新型生产关系。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宫滨谈到家电院股份制时说,这是将院科技创新平台做成股份制管理、公司化经营的平台,国有资产股占30%,技术人员和管理层股份占70%。重要的是,此番,吸收人员入股,充分调动了员工特别是力量的积极性,多劳者多得、少劳者少得、不劳者不得,并且风险共担,科技创新平台的产业公司把原先不愿干、不肯干的活儿干了起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刘挺说:“这就好比大家都愿意吃那碗稳妥的饭,家电院吃得最香的一碗饭是检测,可以说旱涝保收,收入稳定,当安逸的饭吃惯了,面临转制后更大的市场竞争时,就不得不去吃那碗难咽的饭。”
推动股份制则让家电院重新端起了新的“铁饭碗”。家电院从市场的大后方推到了市场的最前沿,科技人员不仅“上山”勇攀科技高峰,还“下海”到市场中去搏击,形成了“科研创新、产业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体系,解决了科技、生产“两张皮”现象和科研难的问题。
长期以来,家电院是以技术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检测业务成为其支柱性产业,收入占全院收入近80%以上,一直处于依靠检测业务“一条腿”走的局面。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科研院所,“下海”后会不会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汹涌波涛之中?家电院用事实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首当其冲,家电院对其业务做了全新定位——“要搞企业不愿搞的研究,必须让科研产业化。”刘挺告诉我们,从2009年起,家电院回归科研院所本质属性,成为科技开发的主体和应用的主体,随着技术人员增加、管理人员缩减,将精力聚焦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为行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
为实现业务结构转型,股份制是突破口和内动力。通过股份制整合凝聚科研人员这种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造性为对社会有价值的技术及产品,这让家电院创新活力迸发,涌现出一批技术创新。
蓝翠芹,原是海尔集团工业设计中心负责人,家电院的股份制让她动了心。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家电企业从事研发10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但企业的发展空间毕竟有限,受到产品固有规划的影响,都是被动、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任务,缺乏对家电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当时家电院的股份制,通过搭建公共平台为行业服务,正跟自己的创业初衷不谋而合。迈出的这一步不仅让蓝翠芹与家电院“结缘”,而且通过技术人员入股让她成为了“科研主人”。
在家电院,蓝翠芹有了新的舞台,研发的着眼点转向企业自身技术开发有难度、并不是企业能够解决的领域,但各个都是“难啃的骨头”,她始终认为,行业的基础、共性研究关系到民族产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
在冰箱、空调、洗衣机的家电行业,变频控制技术的核心IPM智能变频模块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价格居高不下。蓝翠芹负责的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成立产业化公司进行股份制,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自主研发的变频控制器成为股份制中科研的典范,这在社会上产生了经济效应,打破垄断替代进口,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起高端家电。
据刘挺介绍,家电院自主研发的冰箱用变频控制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对冰箱变频控制技术共申请专利16项,其中4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6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现在,美的、索伊采用家电院变频控制器的冰箱已开始试产,海尔、美菱、晶弘、三洋等企业也开始进行匹配试验,为批量生产做准备。自主研发的变频控制器还成功应用于空调领域,受到那些研发能力有限、年产值较低的二三线厂商青睐,值得一提的是,洗衣机用变频控制器最快将于今年底问世。
蓝翠芹是家电院股份制的一个缩影,这种的体制让家电院吸纳了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军人才,他们现已在家电院多个平台上担当“老板”角色,承担起责任,带领着科研人员推动行业进步。更可贵的是,家电院鼓励科研人员多挣钱,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利益。邴旭卫认为,虽然家电院的国有股份比例降低了,但随着蛋糕的做大,国有资产总值不断升高。听刘挺说,杨伟成作为噪声控制技术专家,他一年创造产值两三千万元,能给家电院带来几百万元的利润。如果院里能有几位这样的科研人才,家电院每年来自他们的纯收入就是上千万元,既养活了团队又为单位做了贡献。
不仅是变频控制器、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取得了成功,这些年家电院的科研在股份制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一是当“行业标杆”,围绕节能环保技术和智能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多项重点项目研究,其应用于多家企业,除变频控制器外,检测用工业机器人、太阳能光伏/光热冰箱、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家庭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废液晶显示器中铟回收处理工艺等,为行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以及高效优质、快捷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二是做“幕后英雄”。先后承建几十套家用电器安全、性能试验室及噪声室,提供质量监督和检测服务,目前已被70%—80%冰箱、空调、洗衣机领域的中国家电企业使用。未来,家电院将在物联网家电、计算仿真、现代农业设施等领域开拓新的“疆土”,为行业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平台。
成为国内学术和应用领先充满活力的创新型权威家电专业,到建院五十周年(即2015年)实现资产从1亿元到5亿元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家电院的愿景,平台和人才是手握的两张“王牌”。
通往愿景的“蓝图”上,平台方面,家电院拥有以总部为龙头,以滁州、青岛、珠海、宁波、慈溪为主体辐射全国的六大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研发设计平台为主体的三大业务平台和发展研究中心,股份制贯穿在了平台产业化进程中。人才方面,家电院拥有一支包括22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50名教授级高工和博士、171名高级工程师和研究生在内的国内优秀的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和员工团队。
不仅如此,家电院联合国内外其他科研院所、高校和家电企业进行合作,积极与地方、行业、区域企业结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使得技术转移所需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几年来,家电院先后主导成立了嵌入式系统应用专业委员会、智能用电中心、安徽省家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国际设计产业联盟,形成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公共服务合力,在智能控制、智能用电、品牌设计等领域推动了我国家电行业技术进步。
对于家电院的未来发展,邴旭卫认为,要沿着两条线走:一条是技术服务线,另一条是创新驱动线。他说,这是从群众线中挖掘出来的,群众有三种——单位员工、家电客户和消费者,两条线的核心是为群众做“三个还原”:把价值链还原给员工,让价值跟单位价值保持一致;把价值链还原给行业,攻克行业共性、关键、前瞻的技术难题;把价值链还原给市场,让消费者去检验科技成败。
股份制已让家电院破茧成蝶。有理由期待,汇聚科技人才之优的家电院能够乘深化之势,为产业升级、推动行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更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