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海尔与美国通用电气共同宣布,双方已经完成海尔收购通用家电的交易交割文件,最终的成交价为55.8亿美元。至此,通用家电正式成为青岛海尔的子公司。不过在2015年净利润下降19.42%的情况下,海尔55.8亿美元巨资收购通用家电,这会不会成为海尔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呢?
海尔收购通用家电其实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情节”,中国企业家对国外优秀品牌总是情有独钟,哪怕是已经日薄西山的洋品牌。早在2008年前,张瑞敏就看上了通用家电。当时通用电气正准备出售家电业务,海尔便是其中的接洽者之一。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张瑞敏不得不放弃收购通用家电。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5年12月,通用家电重新挂牌出售,这就给了张瑞敏追求“”的第二次机会。
海尔收购通用家电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缺失,导致无法真正进入海外市场,这是中国企业世界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向来给人一种廉价劣质的印象,究其原因,是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没能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缺乏专利和核心技术。海尔1999年就在美国设立工厂,但主要收入却是在国内,国际化进程步履维艰,在美国辛苦耕耘16载,市场占有率仅仅只有1.1%。因此海尔希望通过收购通用家电,直接获得高达14%的市场份额,推进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利用通用家电的品牌形象,打开中高端家电市场,形成品牌溢价。
通用电气曾经的CEO杰克韦尔奇有一个:如果公司业务不能在行业中数一数二,那么就果断卖掉,然后集中精力在自己的优势行业里。在美国家电市场上,惠而浦稳居第一,伊莱克斯也在第二的上紧追不舍,所以相对落后的通用电气卖掉家电业务也是自然。
更为关键的是家电行业在2006年左右就已经逐渐进入了薄利时代,即使是西门子等国际大牌家电,业务利润率也仅仅在5%左右。这是因为家电产品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竞争加剧,价格战频发,导致企业的利润被不断压缩。而背后的根本原因,则是产品过剩,供大于求。所以早在2008年,通用电气就在国际市场上谋求剥离家电业务,不过却由于不幸遇上金融危机,行情不好没能卖掉。
通用电气选择卖掉家电业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家电业务对集团利润贡献极低,仅仅占到2%左右。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家电业务的利润,势必要扩大家电业务的生产规模。通用电气显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一个利润率低下的行业中去,这就是为什么目前通用电气布局能源、航空、医疗等领域的原因。因为这些行业产品周期长、资金和技术壁垒都相对较高,自然竞争压力小,利润率也就提高了。
面对一个竞争加剧的行业,耗巨资收购一个利润率低下的企业,这与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何其相似。2014年10月,联想耗费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下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希望获得大量专利和全球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提升品牌知名度。然而不幸的是收购摩托罗拉却成为了联想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014年第三季度,联想手机还在市场上与巅峰期的小米争夺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名号,大有超过小米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的趋势。然而到了2015年第二季度,联想不仅在国际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也退出了前五的行列。对联想来说,收购摩托罗拉实际上就是耗巨资买了一堆包袱,拖累整个企业的发展。
通用家电业务正如摩托罗拉,已经日薄西山。然而海尔却耗巨资买下了通用电气甩了8年的包袱,全然不顾百年品牌们正纷纷退出的现状。这一次55.8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或许会成为海尔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推荐: